殷太师比干庙位于中国河南省卫辉市城北七公里,比干墓从周武王克殷而封,迄今已有三千余年,庙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(公元494年),因墓立庙。占地四万四千平方米,主体建筑有照壁、山门、二门、木枋、碑廊、拜殿、大殿、石坊、墓碑亭等,鳞次栉比,各具特色,四周朱墙环围,古柏交柯,碑碣林立,在比干庙正南方有比干石雕像、神道、牌坊、环境幽深,是天下游和比干后裔林姓儿女祭谒的圣地。
比干庙是1996年公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现已构成集墓葬、庙宇、珍贵历史文物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。比干墓为中国第一座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,墓葬以其历史悠久、布局完整、规模宏大、文化积淀丰富等特点,占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,称为“天下第一墓”。
比干庙内碑碣林立,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剑刻碑到清朝乾隆亲书御碑,共64通,几乎含盖了我国历史上所有朝代。孔子剑刻“殷比干墓”碑,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的孔子真迹,被誉为“天下第一碑”,北魏孝文帝的《皇帝吊殷比干墓文》相传为南北朝著名书法家崔浩书,为魏碑精品之上。清乾隆御书的《过殷太师墓有感》为端正的楷书,笔韵严整雍容,华丽端庄,有帝王之风。碑廊左侧第四通石碑,为清朝刘希龙所写的行书“三代孤忠”四个大字,气势磅礴,端庄得体。碑中精品还有唐太宗的《封殷太师比干诏》、《祭殷太师比干文》,元朝刘敏中的《赦修比干墓碑》等。这些都是举世名碑,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丰富宝库。庙内的特色植物开心柏、板柏、没心菜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。
比干,子姓,沫邑人(今河南省卫辉北)。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(公元前1092年夏历四月初四日),帝辛戊寅三十二祀冬十月二十六日被纣王残杀,终年(公元前1029年)63岁。唐太宗誉为“忠烈公”,是一位力图改善朝政的政治家。比干子坚公,周武王赐姓林,比干成为林姓的太始祖。
比干庙院内碑碣林立,有百余幢。特别是北魏孝文皇帝拓跋宏“吊比干文”碑,1963年列为省重点文物。这是一通集文学与书法价值很高的石刻珍品。文内颂扬了比干“千金岂其吾珍兮,皇与宝余所中”的爱国主义节操。历代金石集录多有收载,素与洛阳龙门二十品齐名。